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想上雲端?先換腦袋!


這段關於「想上雲端?先換腦袋!」談話,有點意思,提供給大家參考,順便借用標題來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舊思維從何而來呢? 在台灣的業界和學界,許多人整天就是【人云亦云】,想辦法速成,山寨式的思維比比皆是。台灣在鎖國的這些年,作風似乎越來越保守,多數人不敢衝第一。

其實張政委所講的技術內容,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我欣賞他說「政府該做的,就是提供練兵的機會,開放各種可能讓軟體人才實作」。這點說穿了,就是如何妥善運用國科會、教育部、經濟部的經費,到頭來有很多政治因素在內:學閥說他做的研究跟雲端有關,你給不給錢?每家公司寫個有雲端字眼的研發案跟你申請補助,你找誰來審查?(多半還是學閥)能夠培養實作軟體人才的師資和環境在哪裡,你知不知道?這些都是大問題,也是張政委的挑戰。

我更欣賞翟本喬(我高中時代就一起玩電腦很熟的學長)說:「系統軟體的撰寫,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訓練,台灣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練,就好像大家都想練獨孤九劍,沒人要練九陽真經一樣。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要改變,離開硬體思維。」這個別出心裁的比喻,把我個人這幾年私底下在部落格和fb上談的一些東西,簡單幾句就說完了。

這兩天我和IBM CELL處理機的設計者Peter Hofstee面對面談了不少如何打通軟體到硬體之間的「任督二脈」的研究,他覺得系統軟體是未來電腦系統的靈魂,但絕非目前傳統的作業系統格局,需要很多的研發,而台灣在上應該可以大有可為,建議我的學生要勇於多方嘗試。在贊同之餘,也不免感嘆:
  • 教育體系的各項評鑑制度,有真正鼓勵老師和學生練九陽真經、從挑戰未知中學習嗎?(排名和論文數比較重要。)
  • 為什麼貌似聰明的學生,往往還是選擇招式酷炫又可速成的獨孤九劍?(令狐沖比較符合時下的品味?)
  • 至於個人長期教導並提倡九陽真經的經驗,前些年遇到申請國科會計畫和接受學校評鑑時屢屢被批評缺乏期刊論文的窘境,逼到不得不勤練九陰真經和獨孤九劍以期自保。
對於我的學生,我想說:我們實驗室教的是九陽真經... 不管你有多聰明,還是不容易練的。我已經練了二十多年,還是不斷在練。在台灣會教九陽真經的大師不多,大家能從我這裡學多少就學多少,看你的努力。有資質的同學,真的要專精的話,到國外第一流的研究機構去深造,在到第一流的科技公司去取經,是不二途徑。

更大的問題是,如果你的腦袋換了,而周遭人等的腦袋和制度都沒換,你怎麼辦?你想看見真正的事實,還是順著流走?如電影The Matrix的經典對話般,我必須提醒你,吃下紅色藥丸,看到事實之後,你或許會有更大的煩惱在前面等著你... 

換腦袋,其實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和勇氣的決定。



想上雲端?先換腦袋!
By 鄭欽雄 Blake Cheng | 10 四月 2012

首場TEDxTaipeiChange今(10日)在華山文創園區開講,針對台灣雲端產業的未來、現今產業面臨的困境等問題,主辦單位邀請甫上任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與台達電子雲端技術中心資深處長翟本喬進行對談。在短短三十分鐘的對談過程中,兩位都曾經在google任職的講者,各自對台灣雲端產業的現狀與發展,提出獨到見解。

首先,翟本喬提到,現在每個人都在談雲端,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是處心積慮想往雲端發展;但是,面對雲端,我們準備好了嗎?翟本喬認為,現在大多數的企業,對於雲端的思維,其實和雲端本身的「特徵」背道而馳。雲端服務,或者我們可以稱為「雲端系統」,應該要是能夠個人化、隨時存取、共享資源、擁有彈性架構,以及依照使用量付費。然而企業在趕搭雲端列車、甚至高呼把企業放到雲端的同時,卻依然透過舊思維,進行企業的雲端化。

在企業雲端化的過程中,大家最先應該注意到的,不是因應雲端而需要增購的硬體設備,而是軟體、服務的建置與滿足需求。過去我們為了保護資料的儲存、為了 讓伺服器穩定,花了許多時間精力與成本在維護、換購和建置上。雲端其實沒有這麼複雜,藉由依使用量付費的概念,我們不再需要買「更大」的伺服器,而是改買 「更多」的伺服器。今天容量不夠了,我們就多用一個,不需要的時候就少用一個。擺脫掉硬體的思維,從軟體、服務的建置出發,才能真正把企業搬上雲端。

最後,翟本喬也說,不管伺服器、機上盒、硬碟,每個過去我們考慮的重點,都是一個一個的BOX,台灣不論是企業還是產業,想要上雲端,得先「Think outside of box」,脫離過去的框架,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雲在哪裡。

接著,張善政也分享了台灣雲端產業的迷思與挑戰。一開始他就提出最常被質疑的問題:「雲端安全嗎?」尤其是對各種商業機密保密到家的企業來說,把資料放到雲端,透過網路存取這些重要的公司資料,難道不會有安全顧慮嗎?張善政說,這個思維就跟幾十年前,老先生老太太把放在床底下的貴重物品,拿去放在銀行保險箱一樣。如果今天雲端不夠安全,那相關業者就沒有辦法吃這行飯,因為這就跟銀行保險箱一樣,不能保障客戶財產的安全,就不會有生意可以做。

另 一方面,甫動工沒多久的Google 彰濱資料中心,也讓人聯想到雲端產業的環保問題。張善政解釋到,他在宏碁任職時成立的資料中心,每年的電費高達四億元,地下儲水達到六千噸。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樣很不環保。但是,就像公車和私有汽車的差別,資料中心或雲端服務產生的碳排放與能源問題,都應該分攤給使用該服務的個人、企業及國家;經過這層換算,雲端絕對是更環保的做法。張善政同時也認為,面對雲端時代,我們該思考的不再是生產與販售硬體的「產值」,而是軟體與服務所產生的「價值」。張善政以台灣健保使用的連線軟體為例:「台灣健保使用的程式非常有『價值』,因為它讓全台灣人都能很方便地就醫;但是這套軟體只適合台灣使用,無法賣到別的國家,這代表它沒有『產值』。」

對談最後,翟本喬和張善政也回應觀眾的提問,談到台灣雲端軟體人才應具備的條件。翟本喬說:「台灣現在欠缺的是基礎訓練紮實、內力雄厚的人才。例如系統軟體的撰寫,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訓練,台灣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練,就好像大家都想練獨孤九劍,沒人要練九陽真經一樣。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要改變,離開硬體思維。」

而關於政府如何培育雲端軟體人才這部份,張善政也回答:「政府該做的,就是提供練兵的機會,開放各種可能讓軟體人才實作,做不好也絕不手軟,從頭再來過;不斷不斷地練,才能培育出好人才。」

不論是來自產業端或政府端,今日的對談都呈現了全面且一致的觀點:想上雲端不是只有說說而已,不是用了Gmail和Google Docs就是雲端;如果我們不先改變自己的思維,不先換掉自己的腦袋,繼續用傳統產值評估雲端的價值,我們就只能繼續站在這裡,看雲流過。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