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聰明、用功、勤勞、目標

幾天前我的大學同學來找我聊「創投」,我們很多理念相近,相談甚歡。同學早先做的是「晶片設計」的工作,後來把握機會轉到投資他們公司的創投機構,做起創投的工作,開闢另一片天空。

人聰明又肯用功,即便中年轉業,假以時日,也能得心應手。

台灣的教育,往往過度強調勤勞,目標不是自己訂的,是師長和體制訂的,然而勤勞未必是用功,目標未必適性,因此而折煞多少人才?

當年我們考上台大電機系的同窗們,在填志願之前,不知道有幾個人知道電機系在搞什麼?我更懷疑有幾個人對電機系滿懷興趣的?是越念越有興趣,還是越念越沒興趣?

我就是當年少數對電機和資訊極有熱情的學生,可能也是少數到現在還保有熱情的中年人 :)

鄭文燦,目前的桃園市長候選人,當年考上電機系,曾經是我們大一的同學,還擔任過班代,很快就嶄露頭角。他決定轉念社會系,在當時是許多人不解的選擇,但如今看來應該是個很正確的決定,至少對他個人來說是如此。

還有什麼比「到了五十歲,能夠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志業」還要重要的呢?

你說「生存議題」 -- 總得先餵飽肚子吧?對於第一志願的學生,為什麼要如此在意生存議題?

我們那屆的同學,後來轉念經濟、管理、金融、物理、醫學、教育的都有,甚至還有跑去日本料理店當學徒的,似乎都混的很好的。你說學位重不重要?我認為不是很重要,至少對這些「聰明」又知道如何「用功」的人來說是如此。幾年前的25週年同學會時,看到大家似乎都頗快樂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志業的。

另一方面,我看到不少「勤勞」而有「目標」的人,很辛苦地為了達成「當大官」「賺大錢」「買豪宅」「開名車」等等世俗價值的目標,終日汲汲營營忙於許多勞務。我並不否認這些世俗價值,也認為這些人中有許多很了不起的人,但是傳統老是拿「聖賢」「偉人」做樣板的教育文化,也造就了許多「東施效顰」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悲劇。

我說勤勞未必是用功,你能細辨個中差異嗎?所謂的「功」,指的是功用、功效、功績,不是光靠勤勞就能做到。首先要「練功」,才知道怎麼樣做事會有功效。同時要明瞭和體會這個「功」的意義,這個「功」才會內化到個人的生活和生命之中,才會讓人生發光發熱。

我想,如果當年那些不見得對「電機」有興趣的系友們,及早找到他們真正的興趣,念他們有興趣的科系,能夠在社會的許多領域上發光發熱,總體來說,應該會比集中在同一熱門領域,對於國家的貢獻要大。

現在的國民教育在內容上,比以前好多了。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引導我們的學子們去學習「思辨」,然而極端重視考試成績、或是恐慌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師長們,往往成為學生追尋自我的障礙。

談到教育,我昨天應龍門國中校長的邀請,去龍門與校長和各處室主任聊「校園資訊化」和「資訊教育」。我想,體制內的教育人士,尤其是一個升學狀況極佳的明星學校,有心吸取體制外的一些新想法,是很好的事情。

社會要進步,絕對不是讓人民爭先恐後、為生存議題焦慮而短視近利。我想大家已經體認到傳統教育的一些盲點以及跟上國際腳步的迫切性,培養新一代思辨而不隨便的習慣、自學的能力,是我希望能帶進教育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