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學用落差與產學合作系列之3 - 痛定思痛、解決根本問題

上一回談到「各界在學用落差上的責任」,知道這並非單純的問題,而是肇源於封建科舉考試的思想文化,各界根本上只重視學位,不重視學術之用,因而常見因循苟且、便宜行事、得過且過的作為。

想要解決這樣以發展成為系統性的問題,非常困難。如果貿然行事,頭痛醫頭,還可能衍生更大的後遺症。最近看到很多荒腔走板的事,主事者因為急於「滅火」而不擇手段,如果意圖只是堵住如洪水的民意(民粹),而非痛定思痛、解決根本問題的話,那麼如同增設違建來滿足一時之需,讓後來的人在拆除違建的時候更費力。

五年五百億大學卓越計畫,就是這樣一個違建。違建不是沒有作用,卻因此而讓國內各大學無不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地為了爭奪這樣的錢,做出一些不像樣的事。我說過,這等於是做了「二桃殺三士」的事,讓學術圈也鬥來鬥去,鮮少有樂意跨校合作的美事,更不願將資源投在需要長期深耕的實務研究和產學合作上,衍生出論文造假、學用落差、產業落後、畢業生出路不佳、學位貶值、學生學習意願降低、產業吝於投資研發,持續惡性循環更加劇學用落差的幅度。

發現問題嚴重到不行,政府開始思考對策,但缺乏大刀闊斧的作為。然而在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之後,政府急於安撫民心,開始呼籲要重視產學、支持創業。但我在近期的幾次經驗中發現,系統中根本缺乏產學和創業的人才,如果政府希望為了迅速交出亮眼的成績而飢不擇食的話,很可能將重蹈覆轍。例如政府單位為提倡產學合作,如果貿然改以「專利件數」「技轉金額」為補助研究經費的關鍵指標,很可能只是鼓勵虛華不實、合作造假的產學合作,反而讓情況更嚴重。應該要知道,當前產學合作的基礎薄弱,必須慎重其事、實事求是,假以時日才能建立堅實的產學合作關係,很難在短期內藉由大筆資源迅速建立起來,不應該再犯一次「大躍進」式的錯誤。

有人看到這裡,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 出國去吧,離開鬼島。但我還是抱持一些希望的,否則也不會花時間寫這篇報告。

我們看到資訊科技對於教育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與社群網路的普及,世界各地興起線上學習、社群共學、個人興學以及民間自發性的促進產學的活動,而產、官、學與個人,應善用此類新興的資源,思考新的做法。如果台灣早日覺醒,善用資訊科技,或許有可能營造出一番新氣象。

所以,我們在後面將從四個層次來理解與探究產學問題,並且設圖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方向與作法:

1. 將從時代的變遷以及台灣的產業特性,來分析舊時代產業模式與職能訓練的不足之處,探討政策、產業、學術於現在的定位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2. 從產業結構層次思考,產官學如何建構有利於產學合作共榮、永續經營的生態系統,以提升國際競爭力、造福全體國民為目標,去擬定產學發展策略。

3. 探討高等教育的既有體制與文化中造成產學落差的因素,因應產學需求,改革不合時宜的評鑑制度、導入業界資源的方式、強化產學相關課程與活動、產學合作的發展策略等,同時學校應擺脫舊時代父權心態,居於業界與學生之間扮演協助者、合作者等角色。

4. 從個人層次思考,面對產業的快速變遷以及大環境的不足,學生如何調適個人的學習心態、強化自學能力、規劃職業生涯、放眼國際、善用社群資源、乃至於自主創業。

(待續,連載中)

對應報告原文(P.125~126):

同時,最近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所發表的2015全球聲譽最佳大學排行,台灣大學不升反降,由去年排名51到60區間,跌到61到70名區間。或許意味著靠著獎勵論文發表來爭取排名的作法,即便短期有成,但好比打腫臉充胖子,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亦無法與國家的產業經濟發展共榮,終究難以為繼,反而衍生出許多的後遺症,包括論文造假、學用落差、產業落後、畢業生出路不佳、學位貶值、學生學習意願降低、產業吝於投資研發,持續惡性循環更加劇學用落差的幅度。隨著五年五百億大學卓越計畫的退場以及少子化與學位貶值對招生所造成的影響,各大學要如何維持榮景?如果大學僅僅倚賴政府的補助,無法爭取與善用民間資源,如何從上述惡性循環中脫身?

長久以來台灣的產業界、政府與產學相關的單位(教育部、科技部、經濟部)、大學院校與系所主管,乃至於教授與學生,缺乏對產學問題通盤理解的能力與經驗,使得在試圖解決產學問題的過程中,各界缺乏共識,難以提出具體有效的方案,而陷入形式主義以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近利的窘境之中。例如政府單位為提倡產學合作,如果貿然改以「專利件數」「技轉金額」為補助研究經費的關鍵指標,很可能只是鼓勵虛華不實、合作造假的產學合作,反而讓情況更嚴重。應該要知道,當前產學合作的基礎薄弱,必須慎重其事、實事求是,假以時日才能建立堅實的產學合作關係,很難在短期內藉由大筆資源迅速建立起來,不應該再犯一次「大躍進」式的錯誤(洪士灝,2015年3月25日)。

由上可知,人才、教育、政策、及國家競爭力間存在著密不可分、唇亡齒寒的關係,而弭平學用落差和提升產學合作,絕對不是產官學單一思維、單方向能夠解決的事。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與社群網路的普及,世界各地興起線上學習、社群共學、個人興學以及民間自發性的促進產學的活動,而產、官、學與個人,應善用此類新興的資源,思考新的做法。因此,本章試圖從四個層次來理解與探究產學問題,並且設圖提出若干降低產學落差與強化產學合作的方向與作法:

 第一節將從時代的變遷以及台灣的產業特性,來分析舊時代產業模式與職能訓練的不足之處,探討政策、產業、學術於現在的定位與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二節從產業結構層次思考,產官學如何建構有利於產學合作共榮、永續經營的生態系統,以提升國際競爭力、造福全體國民為目標,去擬定產學發展策略。

 第三節探討高等教育的既有體制與文化中造成產學落差的因素,因應產學需求,改革不合時宜的評鑑制度、導入業界資源的方式、強化產學相關課程與活動、產學合作的發展策略等,同時學校應擺脫舊時代父權心態,居於業界與學生之間扮演協助者、合作者等角色。

 第四節從個人層次思考,面對產業的快速變遷以及大環境的不足,學生如何調適個人的學習心態、強化自學能力、規劃職業生涯、放眼國際、善用社群資源、乃至於自主創業。

 第五節歸納總結本章之論述。

報告原文下載網址:http://www.cppl.ntu.edu.tw/research/2014research/2014final/10307final.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