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遇Frans Kaashoek (MIT)來訪中研院

2011年6月9日

來自MIT的Frans Kaashoek是『作業系統』研究領域的大師,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做過太多令人昨舌,發表在頂尖會議的作品。受邀到中研院演講,可惜我上午有課,只能下午去參加『panel discussion』。我在大師和十餘人前用了大概二十分鐘敘述我正在做的研究,大師聽過之後,指點了幾下,會中談研究內容,談研究方法,談研究者的評估系統,談教育,讓我受益匪淺。

Kaashoek所帶領的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Group,曾經做些什麼豐功偉業呢?請參考 http://pdos.csail.mit.edu/。計畫幾乎都是有實作成果的研究,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算一算,這一個MIT實驗室產出的論文中,有多少篇期刊論文?2002年之後,期刊論文寥寥可數,大部分都發到頂尖會議去了,沒有理會什麼是SCI。很多頂尖的會議,是台灣上不去的。當然,台灣業界一直不重視作業系統,學界對做系統研究的人很嚴苛,所以沒多少人願意搞系統,這一直就是個問題。現在問題比較大了,智慧型手機和雲端運算,都需要大量的系統人才,業界招不到高級人才,在現階段也很難創造出什麼了不起的東西。業界如果眼光放遠一點,要能看到問題所在,應該要對培育人才這件事多投入,不要只是在那裡挑三撿四,只會用錢去搶人才,要問自己對於教育做了什麼好事。

Kaashoek的個人網頁在此:http://pdos.csail.mit.edu/~kaashoek/
上面有他開過的課程。我對一門2010年開的6.173: Multicore Systems Laboratory 這門課(http://stuff.mit.edu/afs/athena/course/6/6.173/)特別有興趣,就問他這門課是怎麼回事,一門課裡面要用FPGA實作多核心晶片,還要用這個東西來解決問題,他們怎麼辦到的。他說,也沒什麼啦,就是幾個教授一起開課,嘗試開一個新課程,他負責寫實驗教材,他以前沒碰過Verilog,就一面開課一面學一面寫實驗教材,這樣反而可以從學生(不懂的人)的觀點去設計實驗,這點倒是滿有意思的。我想,MIT的學生,應該應付得了這種要看一大堆資料才能做出東西的課,我暑假再來仔細看看這門課的內容。

MIT非常注重教學,教授們會集合起來開一些綜合各家之長的課程,而且新進的教授教課時,資深教授會在下面聽講和幫助教學,因此MIT課程之精,是其他學校很難仿效的。聽說Harvard的學風自由多了,這是兩大名校很大的不同。當然,教出來的學生孰優孰劣,很難一言以蔽之。

在系統這領域,不群體合作教學的話,甚至合作研究,很難達到一流的境界。要懂的東西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合作,只能朝理論發展,所以台灣學界做系統的人少。MIT和Berkeley的研究實驗室都很強調合作,但台灣很多僵化和抄短綫的做法,反倒是discourage教學和研究上的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