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篇(http://ppt.cc/lO~U)的標題「矽谷待3年,抵過台灣30年」正確的話,那我在矽谷工作過5年,抵過台灣50年嗎? (一笑)
其實在台灣,也有很多成長的機會。如果我沒有回到台灣,而是在矽谷繼續待十年的話,恐怕跟前面那五年差不了多少。況且,我在台灣這十年,對各界的所見所聞加上自我審思,大概抵得過在矽谷過三十年舒舒服服、一成不變的日子。
標題還說「我們必須砍掉重練!」我很同意將此說法用於高科技業和高等教育。在台灣,問題在於不敢砍掉,害怕重練。所以我這幾年開始,不大想去浪費時間去跟那些心態老成的人談創新。講得再多,他們還是重複端出以下這些說法:
「無論如何,還是必須在穩定中求發展」
「先拿學位,找到穩定的工作,再談其他」
「想改變?先爬到頂端,證明你自己再說」
「你不知道,改變沒有那麼容易」
「如果失敗了,該怎麼辦?」
「我好不容易拿到這個學位,怎麼可能重新開始?」
「你自己去,我老了,只想輕鬆過好日子」
這些理由,很多都是個人的框架所造成的,所以難改。我們的教育,不斷把學生框在裡面,除了要學生考高分之外,沒有積極培養個人的進取心;我們的社會,不斷把勞工框在裡面,除了要勞工辛勤工作養家活口之外,沒有積極支持個人的進取心。社會上很多所謂的領導人物,缺乏崇高的理念,也沒有砍掉重練的氣魄。
我想,砍掉重練,應該是自我成長所必須的態度。我希望,到了七十歲,我還能常常做砍掉重練的事。
所以,近來的我,比較喜歡跟一些勇於探索的年輕人聊聊,或是幫一些想法開通的、真想改革的長官做些事情。那些該被砍掉的,遲早會被砍掉,想法無法變通的人,我也愛莫能助。但我們不能等這些該砍掉的事發生才開始重練,至少該練的功夫還是要練。
親愛的洪教授, 感謝您的文章讓我不斷反省反思
回覆刪除您說:[在台灣,問題在於不敢砍掉,害怕重練。]
18歲那年, 我放棄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系, 出國至紐西蘭傳教。
兩年後返鄉, 當了沒大多數人不想當傘兵,
一年後退伍, 進入了目前年輕人不敢踏入的婚姻,
當然這些和我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 也許我稍微稱得上是敢於砍掉重練的人
然而有個我清楚自己的盲點: 學業的追求,
我承認, 結婚前後, 我當了一陣子的您之前提及的尼特族.....
長話短說,我決定重新考大學, 目前正準備7月指考,
您說:[ 我們的教育,不斷把學生框在裡面,除了要學生考高分之外,沒有積極培養個人的進取心 ]
在不久的將來, 7月指考會考完, 8月會放榜, 9月會正式開始接受台灣教育
我的疑問是:
我該如何接受教育, 而不讓自己被框住呢?
也許我的問題太抽象,
不如我先提出我的想法:
當尼特族的期間, 我接觸到一些線上課程, 例如 edx, Khan Academy, codecademy, 等等,
我認為善加運用這些資源我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謝謝您的回覆, 洗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