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博士」相關議題,我寫過好幾次了,這次想從人生哲理的角度去看這問題,先起個頭。至於客觀環境的是是非非、汲汲營營,之前講的夠多了,之前幾篇的連結貼在後面給大家參考。
「念博士」是一種志向,本身無所謂大小,端看立志者此時彼時的心願而定。立志念博士,是為學術著迷,追求卓越?是受大師感召,樂與一時之選並駕齊驅?是嚮往教授生崖,教學相長?是取得一技之長,能不愁溫飽?是培養實力,有機會改變世界?還是取得博士頭銜,好作為晉身之階?
「念博士」也一種修行,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立志之前沒想清楚,將來出現的後果往往不是當初所想的。沒有社會經驗,得到的資訊不充份,如何在立志之前想清楚?老實說,很難。除了想辦法認識自己之外,如同修行人所講的,最重要的是要遇到「善知識」(明師、益友),這都很不容易。
「念博士」也是一個過程,平均五年的歲月,是不是有毅力和夠幸運能走完這段路?幾位來找我念博士的同學,狀況都不一樣。好幾位已經工作好些年之後,再回來念博士,雖然比較了解自己和社會了,但是能力和體力已不如年少時,又有家庭和經濟的負擔,要取得博士學位的難度更高。所以我口中不說,心理面對於這幾位同學能夠「立志」做這件事,還是很佩服的。
至少,這是件有趣的事,有趣的過程。至於結果是否有意義,不妨再多思索這句話:「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或許,從整個人生經驗來看,能夠看清楚自己,弄明白道理,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該不該念博士?
台灣的博士
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摘要與個人感想
感言 re: "Why I'm leaving Harvard" & "Why I'm staying at Harvard"
高科技工程師與教授:一天的對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