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03寫到現在,我只是想寫 -- 把我對社會、人文、科技、產業、教育的觀察和感想寫出來。每次寫出當下所思所想,似乎腦袋可以清淨一點、心靈可以輕爽些。文章大多先在臉書上與臉友分享,隨後再轉到這裡。臉書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略談科技創新與發展
綜合這幾天所見所聞的心得。
朱敬一:科技創新 3箭齊發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3065947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28)日表示,台灣科技業尋求創新要符合「市場第1名、破壞性創新、企業規模大」3個特性...
什麼是「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這是當今普遍在商業和科技評論上用來形容科技界重要技術進步的名詞。
參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ruptive_innovation:
"The term is used 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to describe innovations that improve a product or service in ways that the market does not expect, typically first by designing for a different set of consumers in the new market and later by lowering prices in the existing market".
這是個很有趣的定義,但問題來了,既然disruptive innovation是market does not expect,那光是靠業界本身市場主流派人士是根本看不到的。所以朱主委用心良苦,但是如果業界和政府做科技研發的本位心態不改,談了半天還是白搭。
要有disruptive innovation的話,要靠一些獨具慧眼、有熱情、有能力、有毅力的怪才,長期耕耘他們有興趣但是主流派覺得賺不了錢的領域,絕對不是某個組織說要做馬上就能夠有感覺的。台灣在世界disruptive innovation的舞台上,一向扮演的是後來者,"later by lowering prices in the existing market",角色也很重要,但目前逐漸被中國大陸所取代。
台灣要做破壞性創新,要先去除短視近利的心態,否則一大堆人都跑來誆你跟你騙錢。我們實驗室有一些有可能產生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研究,但廠商聽到時只關心是否馬上可以用來賺錢,國科會只關心發了多少論文、技轉金額多少,就連孔祥重院士覺得做得還不錯的研究計畫都不願意長期支持,台灣的大環境還沒有準備好,朱敬一主委要推動改革的地方還很多呢。
軟體產業很適合搞破壞性創新和持續性創新,但是國人短視近利的心態,到目前為止連扎根都扎不穩,根本還談不上有什麼真正重要的創新。
張善政說台灣不會做複雜軟體,我很同意。我看過國外怎麼研發複雜軟體和系統,我知道國內為什麼做不出來。國內幾個單位搞雲端,當做人才培育的搖籃還可以,在短期間之內很難真正搞出什麼名堂;慣於硬體代工的業界,整體在軟體方面既不重視也沒有遠見,不然「資訊系」早就應該跟隨國外的趨勢水漲船高。以在下之見,在國內至少應該與電機系平起平坐,但一般長輩在沒有看到軟體產業大賺其錢之前,大部分還是不敢鼓勵學子把資訊擺在電機之前。
要想做好複雜軟體,最好先能夠搞懂複雜的系統;要搞懂複雜的系統之前,最好先搞清楚現有的複雜系統是如何建立的。實際系統的運作,即便是單機,都遠比作業系統所涵蓋的基礎軟體系統架構和計算機結構介紹的基礎硬體系統架構來得複雜許多,即便修過高等作業系統和高等計算機結構,還是差很遠,沒有多年的實務經驗是很難搞清楚的。所以光靠學校努力是不夠的,要有像樣的業界,還要有緊密的產學互動,還要有足夠的時間,才會產生會做複雜軟體的高階人才。
台灣究竟能不能做複雜軟體和系統呢?我認為可以,但是要全力以赴,不然半調子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用的。如果政府和業界到現在還搞不清楚要怎麼有效推動軟體產業,產學界在推動的時候還是沒有搞清楚努力的方向,還是以分享資源的方式在玩,我覺得前途堪慮,不如把錢省下來,免得浪費民脂民膏。最近駁回了幾個業界申請政府研究經費補助案,就有這樣的感覺。
有長官提到資訊系本科生畢業竟然不會寫程式,我想應該是特例,我覺得影響不大。我比較擔心的是「得少為足」,有不少本科生以為自己夠厲害,其實還差很遠。這幾天跟幾位長官出國參加MICRO-45,看到國外的狀況,聊到國內學生的學習態度。我一向不認為社會苛責學生的態度是正確的,因為社會沒有給年輕人良好的環境和示範,但是學生或許該有自求多福的覺悟。我年紀也有一把了,經常都還在學習,惟恐不懂最近的新技術,深怕教給學生的是舊的技術;反倒是一堆同學讀書做研究非常被動,不然就只在乎成績、名次、學位,似乎不知道這年頭學位值不了多少錢,做人態度和做事能力比較重要。
參加MICRO-45感想:國外現在有很多優秀的研究團隊,包括學生和工程師,願意花時間研發模擬器和效能分析工具,例如MARSSx86, GPGPUsim, GEM5, QEMU, Multi2sim,... 有些模擬器和效能分析工具越做越複雜,應該歸類為複雜軟體系統研究,把這些東西搞清楚、會使用來做研究、甚至能改進這些東西,就是不錯的訓練。這是我們實驗室這五年一直在做的東西,也是我們在教學和研究能夠帶給同學一些幫助的地方,但是同學本身要願意學,而且肯不厭其煩努力學,不然老師講破嘴也沒有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沒有討論政治的意思 記得某次 一個朋友感嘆 台灣民主是個笑話 我說 民主本來就是舶來品阿 人民的公民素質不夠 民主根本只具型體 沒有靈魂 要創新何需高科技 農業也可以阿 上位者心態不正確 討論在多都是鬼扯
回覆刪除彼此所思略同.
刪除台灣有一個主要原因無法創新,就是短視近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