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2)我去國家教育研究院開會討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與會人士多數為教育界的先進,這個會主要是對於未來的十二年國教是否或如何引進科技和資訊課程,提供規劃的建議。所謂「綱要」,大約有五頁的內容,敘述初步的課程規劃。具體的內容,還得等教育部統整各方面的意見,決定是否將科技和資訊課程納入十二年國教之後,才會正式進一步發展。(有可能因為其他傳統勢力的反對,因為每個領域都認為自己領域很重要,而且加入新課程會排擠到其他教師的工作權。)
等待會中所有先進表達意見之後,我的發言如下:(保留現場口語式的發言,當場須兼顧發言的禮貌,有些話說得比較婉轉一點。)
我在回國任教之前,曾經在國外業界待過,知道一些業界的狀況,回國在台大資工系這些年所看到的,深深覺得台灣的資訊人才缺乏國際業界的競爭力,非常擔憂。怎麼說呢?我舉三個例子:
1. 資工系畢業不會寫程式:今年交大一計算機程式設計的劉邦鋒教授上週對我說,他的班上剛考期中考,成績非常不理想。我說,會不會是考太難了?劉教授一一列舉考題,幾乎每個題目考的都是非常基本的東西。綜合我在這些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進到大學的學生的實作能力變差了,這呼應剛剛幾位先進所強調的,中小學教育的內容似乎太強調知識性的東西,重視成績的學生不見得在乎其他的東西。
2. 沒有工程概念和自我學習的習慣:沒有動手做,很難對工程的概念有深刻的體會;教材把知識整理的好好的,學生沒有很多機會藉著自我學習去解決沒有碰過的問題。因此,學生到了大學,要做複雜的problem solving的時候,不會在實作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不會主動找資料,變成司空見慣的狀況。我們往往到了研究所,還要耐心教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無怪乎剛剛幾位先進會說業界覺得大學畢業的學生不好用。我想,除了我們在大學裡應該檢討教學內容與方式之外,從小打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事。
3. 缺乏與人協調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我想,這一點似乎是老生常談,有人甚至會說是中國人的通病。我不諱言,今天我們面對的是國際競爭,不是關起門來用個人的考試成績決定誰當官的科舉封建制度就能夠上得了國際舞台的。目前世界各國,無不希望有更多的科技人才,甚至跨國搶人才,來建立更大的研發團隊。以我在矽谷和台灣所看到的,書念得好的台灣人,很多都在高科技業擔任高階工程師,有意願和有能力帶領研發團隊的不多,要出來開公司的更少。我想,剛才幾位先進談到的project-based的科技課程,可以在中小學階段塑造更多團隊合作的機會,應該是科技和資訊教育的重點之一,是否可列入核心目標?
大學生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大概可以講好幾個小時,不過我覺得以上的三點,是我們推動中小學科技資訊教育之後,或許能夠幫忙解決的。因此,我對於今天大家在討論的這個科技資訊課程,覺得是很重要的工作。
我知道各位實務界的先進,在國民教育體制內推動改革過程中,一定得考慮很多實際的問題,包括排課、資源不足、課程規劃、教師訓練等問題,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該做的事即便體制難以大規模推動,也應該鼓勵一些學校以此作為特色辦學。
最近幾年我們台大資訊的資深校友賴岳林先生從美國資訊業界回到國內推動中小學的資訊教育,跟不少的中小學的校長、老師、學生有非常良好的互動,很多人都意識到資訊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資訊人才受到這個不斷快速變遷成長的科技業極度的重視。
因此,我們已經在積極推廣資訊教育,包括賴學長親自在中小學教授電腦社團,並且將美國大學程度的Udacity線上資訊科技課程引進培育資優的中學生,都有很好的經驗,可以提供作為參考。還有,台大電機的葉丙成教授、政大教育的林顯達教授這學期與我在台大合開一門「數位學習與工程教育」的課程,吸引到不少對教育有興趣的研究所學生的參與,在課程中探討資訊教育基礎課程的設計,希望能夠在台大拋磚引玉,將來有更多師生來參與。
提到課程設計,我們認為「啟發興趣」是我們目前關注的重點。對課程產生興趣的學生,會特別有學習動力來克服挑戰,也會自動自發地學習,這樣一來,相關的英文能力、數理的知識都派得上用場,甚至在一些實作專題上,能夠發揮團隊合作的效果。因此,我們非常期待十二年國教中能夠加入更多能夠引發學生興趣以及project-based的設計教學,而資訊科技正好是這樣的題材。
運用資訊科技,不但可以加速資訊科技的學習,更可以照顧到資源較匱乏的偏遠地區。由於電腦和網路的普及,數位學習(e-learning)和線上課程,讓任何地區的孩子都能接觸到最新的教材,降低城鄉差距,幫助偏遠地區的腦力開發。
不過,數位學習和線上課程絕對不是把課程製作成電視節目放在網路上供學生下載觀看而已。課程的設計、教學的技巧、作業的形式、評量的方法,在在都很重要。在座有很多教育界的先進,一定知道線上課程的重要性,也很關切線上課程將來對教育界帶來的衝擊。我想,擁抱線上課程已經是世界的趨勢,如何利用線上課程提昇國民的教育水準,以及兼顧教師的專業,是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
剛剛先進們有提到中小學的資訊專業師資不足,我想數位學習和線上課程剛好可以派上用場。況且,這也是讓新一代從小養成自主學習和適性學習的絕佳方式。因此,我建議課綱應該規劃配套措施,多提供選修科目,引進線上課程,舉辦比賽,提供那些有志於資訊科技的學生一條可選擇的道路。
以上是我記憶所及在會中的分享。以下是我想以書面做的補充內容:
我想,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以身教作為表率。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夠自主學習,教育當局應該適度放手讓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們共同思考如何建立特色。現在是資訊爆炸、學無止境的時代,許多受教育長達17年的碩士生卻仍未「出師」,許多人問該怎麼辦?我們或許該開始思索如何支持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校時能夠真正建立起他們的專業。這點,至少在資訊科技上,我認為是做得到的。
所謂「十年磨一劍」,想把資訊科技學到出師,沒有大量的學習是不夠的,許多國外在大學時代創業成功的例子,都是當事人在小時候把學習電腦科技當成是訓練鋼琴家、職業圍棋手的志業,因此他們在大學時代就有創業的企圖心和能力。很多的資訊課程,在技術的部分,不需要高深的數物化的知識,因此可以想語言和圍棋般及早學習。至於理論的部份,放在後面再教,往往會因為學生的求知慾而提高學習興趣。
想想一個具有高度資訊能力的年輕人,在大學裡自由主動地探索新科技,跨領域激盪創意火花,不計個人時間成本、不怕失敗地為理想奮鬥,這是多大的學習動機和創業能量? 縱使創業失敗,他們學到的東西絕對不少,甚至能夠及早累積經驗,作為日後成功的基礎。
反觀今天我們讓學生從大學才開始學真正的資訊科技(現在中小學裡學的是電腦操作,不是資訊科技),讓學生學了很多知識,把成績好的學生留在學校到研究所畢業,進到職場時都已經25歲左右了,沒有多少實務經驗,背負成家立業的壓力,大都想進大公司;轉眼三十而立,有幾年工作經驗,原是到處闖蕩和創業最佳時機,卻可能因為背負房貸和養家小而錯失良機。
我在學校一直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新,但我能體會大多數年輕人裹足不前的原因,所以我自己一直在來思考和改進教育的目標、形式和管道,很不希望因為我們這代自己的迷思和執著,而耽誤了下一代。如果各位先進對小弟的發言有任何意見,或是有需要小弟幫忙的地方,請不吝賜教和吩咐。
Check it web
回覆刪除Child Development Cognitive
www.learningrx.com/4-cognitive-stages-for-child-development-faq.htm
It will giving you some new ideas!
Good 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