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大學的創新

每隔一陣子就看到一位資深教授出來針貶大學之道,今天又看到一篇《周行一/大學的創新》(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271654.shtml),基本上我是贊同的,不過這樣零星的力道恐怕無法撼動既有的體制。教育部長官和大學校長們的想法,有時候跟代工業管理者的想法很像:被動、守舊、怕失敗、不敢放手,以至於到最後就沒有創新和遠見。

如同企業界,大學教授在這16年間的實質薪資並沒有成長多少,但如果以論文數量或是教育部所重視的關鍵量化效能指標(KPI)來看的話,教授們的「生產力」是大幅成長的。加上引號的「生產力」,是否真的能塑造卓越的大學呢?這點我很不以為然。

任何組織要創新,必須有人帶頭做起,不是帶頭喊口號、出一張嘴指揮屬下就行的。能夠帶頭創新所需要的「領導力」,是項「藝術」,和帶頭打天下的草莽英雄類似,你看馬雲講話很直白,幾近乎草莽,誇口要打天下,底下一堆人就衝。這種領導力,不是靠高超管理技術和理論就能夠做到的。

我在想,台灣這些50年來的教育和社會文化培養出什麼樣的領導人才?我們看到在各行各業有不少運用管理和行銷手法結合既有資源而飛黃騰達的名人,就像在太平時期沒有真正打過仗的將軍,沒有戰功,升官得靠逢迎拍馬。即便通過各項測驗,我們還是不知道他會不會出奇致勝。

平心而論,這些位於各行各業的管理行銷人才,其實曾經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政局穩定有很大的貢獻。然而,台灣已經過了那些時期,這些年來的諸多問題,並非光靠管理和行銷就能解決的。大學無法創新,是因為教育部用管理的手法經營大學,而大學校長用管理手法來評鑑系所和教授,而教授只好去做管理研究生、行銷研究和論文的事。

很多科技廠商難以研發創新,是因為管理的部份太多,冒險的部分太少。(當然,也有很多科技廠商有在嘗試創新,但資源往往不足。)最近食品廠商的問題,突顯出經營者認為藉由行銷手法賺錢早就是王道。馬政府檯面上的官員,以及許多媒體捧紅的人物,有多少是管理行銷長才?有多少是會做事的人?喔,我還沒有提到「厚黑學」呢!

要解決問題,必須有管道把資源提供給能夠解決問題的人。關鍵在於政府與各行各業的領導者,要能夠「慧眼視英雄」,重視真正會做事的人才。如果要談創新,領導者應該和人才站在同一邊去努力,而不是以管理者自居。

當然,大家可以選擇不去冒險,讓子女去當公務員,那我們就不用談創新了。如果一天到晚企盼創新,卻沒有實際的作法和投入相當的資源,那要怎麼才能做得到呢?我沒有說各行各業都要搞創新,我想強調的是,創新很難的,把創新的任務交在不對的人手上,更難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