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大學校園的產學合作與血汗工廠?

這篇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生寫的文章『看不見的血汗死角──大學校園的建教與產學合作』,點出一些血淋淋的事實,談的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我們看事情不妨多從幾個角度去看。

2005年,我剛進入台大校園教書,我按照個人的美國經驗,認為產學合作和研究經費是在個人研究領域要產生卓越研究的基本要素。很幸運地,兩家廠商給了我研究計劃。

當時還是菜鳥,長官還不知道有此人可以交辦任務;個人又不是為錢而來,懶得去找外快,因此時間很多,每週都和學生認真討論研究進度。

身為菜鳥,我如何『督導』學生的進度呢?答案是『不督導』。當時我看到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區區每月六千元助學金,我傻傻地認為:『給人家這麼少錢,我憑什麼要求人家做事?』

還好,大多數我的學生都很清楚,來做研究計畫,是來學東西的,不是來賺錢的。老師給不出那麼多錢,是整個大環境的關係,產學合作是為了掌握業界最新動態和借助業界的經驗,研究經費是為了能夠購買最新的研究設備。

學生知道,連老師自己也過得苦哈哈,從年薪四百多萬減到一百萬不到,當然不是為了開『血汗工廠』才來教書的。

至於學生作研究的途徑,由於每個學生特性不同,我通常給碩士生以下幾個選項:

第一,你研究所剛進來第一年,先多聽聽多看看,除非你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否則我不會要你負責研究產出。

第二,過了一年,如果你找到你想做的研究方向,而且你有能力執行,那太好了,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新東西,非支持不可。

第三,你要加入產學計劃團隊,可以,但必須要學會團隊合作,每週作進度報告,能夠吸收知識和解決問題,都是必要條件。

第四,過了一年半,你還找不到研究方向,或是提不出夠格的研究計劃,那應該是你個人的問題,如果你希望我用我的方式幫你定一個計劃照著做,我們可以來試試看。

(我前一陣子寫了一篇關於『前瞻研究與人才培育』的看法,請參考我的部落格文章 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co.uk/2013/01/blog-post_8340.html。)

迄今,我們實驗室從來沒有碩士生是想在正常期限內畢業而畢不了業的,大多數同學都有學到作研究-解決問題-寫論文的基本功夫,也對實驗室的發展和我個人的研究生涯作出了很不錯的貢獻,很多的碩士論文後來都發表出去了,也為我們實驗室爭取更多的產學合作資源,為學弟妹們搭建更充足的研究平台。

當然,任何事鮮少沒有例外的,我歷年最頭痛的就是這些例外的狀況。退後一步看,無論好壞,都這是整個包裝的一部分(It comes as a package),雖然有時會吐吐苦水,但是整個大環境如此,當老師的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能夠用肩膀扛多少就扛多少,能為學生爭取多少資源就爭取多少,也只能勉力為之。

以下是我個人對大環境的看法:

產業是產學合作的源頭,產業要提昇研發水準,多提供學界研究資源,不要只貪圖廉價勞力。我個人不願意接研究水準不夠的案子,但目前的問題是,產學合作的行情太低,以致於能夠給學生的有限。

國科會給學生的薪資,只能說是低標準,就像22K,原本應該是保障,卻變成的通則。我們或許可以同情國家在財政艱難的處境下,還要去支持國內這麼多大學的研究的窘境,所以解決產業問題的重責大任,大部份必須交給產業界本身。如果我們甘冒大不諱地去用『工程標案』來比喻產學合作案的話,把底標價格定得很低,出資者能夠得到多少效益?

對於老師和學生而言,『玩真的』產學合作是很辛苦的。在低薪資結構之下,很多名師和高徒可能不願意陪你玩真的。而且,過去這些年,我知道有些老師不碰產學,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業界要的東西不是研究,而是那些他們不願意僱用正職工程師做的事。

想想這個如意算盤,一年一百萬元的計劃,要一位老師帶著三位研究生幫你做一堆你要的東西,尾款三十萬元還扣在手裡,等著老闆確認收到的東西滿意之後才發放。放眼看去,這種案子比比皆是,我做過一次,很不喜歡那個老板的態度,所以現在接案子比較小心了。

萬事起頭難。產學合作要整體向上提升,或者是要在制度面上解決,不大可能一下子做到。目前,在個體的層面上,是有可能做到差強人意的。但以現況而言,可能要有一些有識之士,先做出一些榜樣,讓大家普遍覺知到『提升產學合作』的意義性,才會有更多的人群起效法,進而改變大環境。

最後,給碩士班同學們的一點建言:在現在這種學位逐漸貶值的時代,多想想你進研究所的目的。學多學少,大部份選擇權在個人。選擇適合你的指導教授,是你做研究的開始。

至於博士班,問題就複雜多了,此刻我沒空多談。先搞清楚要不要來念博士班,是比較重要的問題,關於這點可參考我之前的部落格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