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

看到丙成兄呼籲各界停止製造無動力世代[1],我也想來談談我的看法。

學生無動力的原因很多,檢討教育體制是重要的,但這麼多年教改,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不斷在檢討對方,翻來覆去,難有共識;前進三步退兩步,難有大作為。

我認為根源在於經濟。無論教育如何改,如果經濟不振,能安居樂業的工作機會大幅減少,此時對於大多數學生和家長而言,為了卡位生存,似乎只有奮力擠進一般人認為的人生勝利組保證班(頂尖大學),進不了保證班的學生,必須加倍努力證明自己的才能,不然可能被貼上魯蛇的標籤。

那麼,一個政治經濟發展良好的社會,能夠提供許多能讓一般民眾安居樂業的工作機會,要憑藉什麼呢?當然不能靠那些虛耗社會資源的政治口水和幹話,必須靠健全且優質的產業。

一個健全的產業,需要社會各種行業的支持。經商的、辦教育的、搞文史哲學的、研究科學的,對於產業的發展,都能有其貢獻,但如果某行業的作為與產業脫節,就造成虛耗人力、腐蝕人心的現象。

台灣的教育內容和學術研究,與產業脫節的狀況很嚴重。這個跟傳統的文憑主義有很大的關係,早年我們說大學(University )的英語諧音是「由你玩四年」,而且我們真的很多同學時常翹課、混社團,並沒有比現在的學生用功,但當年台灣的產業發展得不錯,成績不佳的同學成為科技新貴、當老闆的比比皆是,為什麼呢?

因為當年台灣產業所需的技術能力遠遠低於先進國家。不需要念大學、研究所,也能夠幫人家修電腦、裝軟體、開工廠。絕大多數的技術來自於國外,只要學會如何應用即可,不必深究其原理,也不一定要搞創新。

也就是說,當年台灣的教育內容和升學體制並沒有比現在好,大學生也沒有學到什麼實用的東西,台灣的經濟奇蹟並非歸功於高等教育,政府和產業沒有真的把人才培育寄託於大學,大學教授樂於做自己感興趣卻和產業脫節的教學研究,大學生開心玩四年,家長也不很擔心,反正到處都有工作機會。

但是在這二十多年來快速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社會的成長速度太慢。既有的產業不願冒風險砸重本嘗試轉型升級,很多教育機構跟過去一樣教的還是那些與產業脫節的內容,學生還是跟我們當年一樣忙於為考試而讀書,倒是多出許多讓人心惶惶的政治鬥爭和媒體亂象。

我想講的是,如果大家願意在各自的崗位上嘗試與產業鏈接,多幾分努力設法提升產業、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的話,台灣的經濟才會健全發展。光是在國內爭權奪利,彼此酸來嗆去,就算政黨再多輪替幾次,教改翻來覆去,還是無濟於事。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政治上應設法停止務虛、創造價值,產業應設法精進技術、提升全球競爭力,教育應重視多元且務實的人才培育和專業發展,社會應善用開創性人才、同時照顧弱勢。

能朝這些方向做點事情,即是功德。這是我所理解的法華經名句「一切世間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所蘊藏的深意。

[1]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8300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