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談無為而治的團隊管理方式

Ben學長這篇「我在 Google 的第 i 課: 團隊管理方式」記錄了他的管理經驗:

下屬說:『"翟博, 我覺得在這個團隊一年多, 學到的東西比我前面十幾年還要多!"  為什麼呢?  "過去都是主管交待所有的事, 我就照著做, 有六十分就好了.  可是你不一樣.  你給一個大方向, 其他讓我自己去想.  我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 我就會日思夜想, 一定要把它做到一百二十分.  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會自己去找很多東西來學."』

我認為Ben學長給的建議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項:
習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人一定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那如果在團隊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怎麼辦? 如果你是建立一個新創團隊的核心, 這樣的人就不要讓他進來嘛!

在台灣目前的業界生態,有資格說這種話的業界團隊不多 :) 知名度高的外資公司,例如Google,有內部文化來支持他們在台灣做這種事;賺錢的本土公司,例如聯發科,或許有資格講這種話。其他在台灣的公司呢?大家應該常聽到大公司老闆抱怨人才不足嗎?

公司的文化?

我跟台灣業界接觸的經驗告訴我,目前業界裡面「中階主管」的文化是很糟糕的程度或許沒有這篇 (http://shukaiyang.myweb.hinet.net/articles/inefficiency.htm)講的那麼糟糕,但是我看 到很多中階主管,要麼就是跟著文化一起擺爛,在現況中能撈多少就撈多少;不然就是有很大的挫折感和無力感,覺得沒甚麼好地方可以去。

對於擺爛的中階主管,我也沒甚麼話想對他們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見到面還是互相客氣一番。對於有能力想做事卻無力的中階主管,我想問: 『真的是沒甚麼好地方可去嗎?』

所謂「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或許在一個無法允許業界繼續打混擺爛的時間點,有能力者會得到重用。我覺得這個「時間點」即將到來,到時候在背水一戰的情況,會需要一群有能力者來救亡圖存。在時間點到來之前,多加強實力,持其志,無暴其氣。
 
話說學術界呢?

在多年前曾經有位資深教授對我說過一項「不讓一粒屎壞一鍋粥」個原則,因此他自行採用考試的方式來篩選那些已經考取的碩士生,只讓「有本事」的研究生進入他的實驗室,同時要博士生簽 下合約,接受他訂的畢業條件(刊登x篇期刊論文)。這樣一來,實驗室不會有害群之馬,他也可以無為而治。就我所見,這個方法,似乎很有效。很多資深教授都有類似做法,為了方便,有些系所乾脆訂定「點數」制度,作為博班畢業標準。

不過我認為教育這種向下紮根的工作,不能太短視功利。誰不想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紮根的工作誰做?我心中始終希望能夠做到「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所以我不想篩選。事實上,很多菜鳥教授根本沒得選,因此要建構優秀的研究團隊,格外辛苦。

學術界裡某些「資深人士」的文化,跟業界比起來,並不遜色。同樣是台灣人嘛!
上述對「中階主管文化」的描述,大都可以適用,所以我就不再重複了。同樣的,我也希望「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這句話,適用於台灣的學術界。

年輕人的未來?

我認識一些菁英團隊和一些優秀的個人工作室,在台灣應該還是有不少,只是年輕的朋友們一則不見得知道這些地方在哪裡,二則很多人傾向於選擇「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地方,失去一些積極進取的機會。對於年輕人,我想說:

1. 如果狀況允許的話,眼光放遠一點
2. 今天的自我學習環境已經很好,很多學習可以靠自己。
3. 習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話,將來是進不了真正好的團隊的。

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您好,我是金大資工系大一的學生,
    我的能力並不是很強,但我想學。
    請問一下,有哪些可以提供實習的管道嗎?
    礙於只有寒暑假的機會能回台灣,所以時間都很短,
    不知道是否有能提供這種短期的實習?
    如果有,那我該預先朝哪些方向自行學習?
    謝謝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