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台大系統晶片中心演講,會中與會後跟業界人士有些許交流,以下是一些心得。
很大比例的IC設計公司的高層還是停留在ASIC的思維,對於複雜的系統晶片設計,即使知道是未來趨勢,也只能在旁邊觀看,或者是等待人家提供完整的設計工具,並沒有主動積極的研發企圖心。
我想,這是一個產業呈現出相當老化的面貌,或許底層有很認真工作、主動學習的工程師,但是公司高層如果無法看清未來、及早規劃,那大概就是等著夕陽西下了。
ASIC是什麼呢?Application-Specific IC,也就是針對特定應用所設計的IC。一般ASIC談的應用,都是將某些簡單但是計算量大的基本功能,用硬體刻畫出來,例如MP3音樂解碼晶片、MPEG影像壓縮。多年前,這樣的ASIC,如果再搭配非常低階的微處理器晶片,就可以做出像是DVD播放器這樣的產品。
如果把原本需要複數個晶片,由ASIC和微處理器晶片所組成的系統,整合再同一塊晶片上,就可以稱之為系統晶片(System-on-Chip, SoC)。因此,原本好幾顆晶片才做得出來的系統,如果一顆就能做到,當然大大降低成本。例如市面上四千元左右的行車記錄器,比用兩萬元的智慧型手機來做同樣的工作,往往好用很多。
多年前,台灣開始從事IC設計工作,並且大賺其錢,當然其中不乏有睿智的領袖人物,但是我必須說有其他更重要的天時、地利、人和。資訊電子產業和台灣當時正在發展中,人民和政府有積蓄,看好台灣前景從國外進來的熱錢也很多,這是天時;台灣先有半導體產業,加上在美國的扶植,是地利;IC設計所需要的人力,非常符合台灣人聰明、勤勞、踏實、節儉調性,是人和。在這種環境下,要不賺錢,反倒是很難的。
一開始時機最好的時候,做ASIC就像掏金,沒有多少人會做,有很多簡單且很多人要的功能(黃金),找到就賺。做SoC的難度比較高,而且難度逐年提昇,加上中國的崛起,停留在原地的台灣IC設計公司只能接一些利潤少的案子,不然只好壓榨工程師的勞力。
我絕對不認為IC設計產業是夕陽工業,但是許多台灣公司看起來很「悶」的狀況,以及中高層主管們往往缺乏向上躍升的企圖,還是停留在ASIC時代的思維,看起來相當令人扼腕。不斷要求政府補助,不斷要求員工犧牲奉獻,不斷要求學界培育他們所要的人才,這些年下來,我不禁懷疑,他們的眼界裡,到底看到的是什麼?除了說,大陸那邊的工程師都不睡覺的,我們要更拼才行,公司主管們還能說什麼?
我們要先搞清楚的是,上述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有那些因素還在,有那些因素已經不在了。譬如說天時,你要看現在有什麼適合我們做的高附加價值的應用,隨時要有人在世界各地看,不是等著看哪個應用爆紅了,再一窩蜂去追趕;地利,如何有效運用台灣的特殊國際關係,去合縱聯盟,把自己放在關鍵的位置上;在人和方面,要讓有能力有遠見的人才出頭,才會長出積極向上的研發團隊。
如果以上這些做不到的話,我覺得是人的因素比較大,不要把責任推給國際大環境。如果有產官學高層有真正好好在做的話,這幾年下來,會看不到成果嗎?「系統晶片」講了那麼多年,大家還是系統歸系統,晶片歸晶片嗎?歷史自有評價。
話說,有些廠商和學者還是很積極的。例如聯發科,以我這幾年接觸的經驗,算是對前景有規劃有企圖心的公司之一,也積極在轉型做真正高階的系統晶片,我們也樂於在研發上有所交流。大公司要這樣做不容易,是體制和文化的問題;我看到一些有企圖心的小公司,缺乏的則是資源。政府往往把資源給了不需要資源的地方,看多了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只覺得繳稅繳得很不值。
以下補充Facebook上的討論:
成大蘇文鈺教授說,五六年前他看到的聯發科不是這樣說的,這點我非常同意。沒錯,他是被迫的。幾年前談異質多核心系統的時候,他們紋風不動,在商言商,這不能說他們錯。這兩年,不得不搞異質多核心系統的時候,他們積極找人進來做研發,知道他們必須開始有系統地建立系統層級的設計工具,此時系統層級的虛擬平台就突然變得很重要。大陸有追兵,他們很清楚知道,不向上發展,就會被打趴,所以我說他們也是被迫的,但是有頭腦清楚的人領軍,方向正確,轉得夠快,就有救。
至於HTC嗎? 我一直覺得他們技術不夠踏實,而且主管們的思維似乎還停留在代工設計階段(大都是那個階段的主管),拿現成的平台,用現成的作業環境,一直認為自已的強項在於工業設計和客製化加值軟體,對於前瞻研究的想法往往好高騖遠且不踏實,最近的Sense 5.0和HTC First就是失敗品。HTC不願跟MTK結盟,是我擔憂的事。
從2010.03寫到現在,我只是想寫 -- 把我對社會、人文、科技、產業、教育的觀察和感想寫出來。每次寫出當下所思所想,似乎腦袋可以清淨一點、心靈可以輕爽些。文章大多先在臉書上與臉友分享,隨後再轉到這裡。臉書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名嘴砲與弱智的傳播
作為一位有學術風骨的評論者,並不容易。我先前也多次提醒我的朋友們,讀彭明輝教授的文章時要謹慎。就我個人的感覺,他的文章往往以偏概全,在罵人時太過自滿,並不符合我心目中理想的待人之道。在這篇文章裡【是多元視野的經濟學?還是程度太差的經濟學?論清大教授彭明輝 | 元毓說】(http://yuyulaw.info/?p=1396 ),元先生對彭明輝教授有諸多批評,但一路看到後面元先生回覆讀者的話,也同樣看到各執一詞,自信滿滿地罵人。
這就是目前台灣媒體盛行的嘴砲文化嗎?
我可以接受,一個人在對「事」的時候,有自我的堅持,可以又臭又硬,罵完後大家還是朋友。但是在對「人」的時候,絕對要謹慎。在彭教授的文章裡,往往看到一些引經據典、自認為義正辭嚴罵人的場景,我看了往往搖頭。在四月時,我寫一篇談「評論者的修養」(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警惕自己,文章不可不慎,平時必須多修身養性,人情事理要通達。即使世道炎涼,在對抗苛政猛獸的時候,也應該要與人為善、心存仁愛。
理性含蓄的文章,大家可能不愛看,或是看不懂。但若因此而降低格調,去迎合大眾口味,是否會因小失大,劣幣驅逐良幣?最近看了不少「宣傳短片」,都像是做給不想看書的小學生看的,似乎反應了社會有集體弱智化現象,例如
【先別管立場了啦~你聽過核廢料嗎?】(http://www.youtube.com/watch?v=GCaVe6FcFOk)
【核一廠乾式貯存計畫】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FFKDGssZg
注意到這兩份宣傳影片,用各種手法來親近觀眾,不管是用可愛的造型還是用年輕族群的口語,並不是真的要教育大眾,因為其中提到有關知識的部份寥寥可數,不利於己方的資訊全然未提,真正重要的討論則完全沒有,一個像是江湖郎中在賣藥,一個像是在賣場展示商品,一分鐘可以講清楚的東西用五分鐘來包裝,都只是行銷術而已。
行銷無可厚非,但總得言之有物。政府做不出什麼好成績,只能用行銷術哄騙大眾。在野政營沒有什麼好招,也用行銷術來制衡。大家靠邊站,才有資源,站中間的人沒有發言權、沒有聽眾。搞到現在,各行各業都重行銷,讓大家都生活在謊言之中,黑心商品出沒,也是自然現象。
愛看這些東西的人就繼續看,也沒什麼不對。想走這種路線,在論壇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也悉聽尊便。我沒有想要深入去批判這些名嘴的個人道德,基本上我不愛看這類的文章,只覺得公開發表這種偏激的文章對社會並沒有很大的貢獻,反倒是助長阿世媚俗的媒體。
我這篇或許也可歸類為廢文。不過我只是在個人臉書和部落格上發表個人意見,讓我的朋友們知道我的看法,沒有任何的人身攻擊,不代表任何官方組織,也沒有賺任何的錢,這是和以上我所批評的不同之處。
這就是目前台灣媒體盛行的嘴砲文化嗎?
我可以接受,一個人在對「事」的時候,有自我的堅持,可以又臭又硬,罵完後大家還是朋友。但是在對「人」的時候,絕對要謹慎。在彭教授的文章裡,往往看到一些引經據典、自認為義正辭嚴罵人的場景,我看了往往搖頭。在四月時,我寫一篇談「評論者的修養」(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3/04/blog-post.html),警惕自己,文章不可不慎,平時必須多修身養性,人情事理要通達。即使世道炎涼,在對抗苛政猛獸的時候,也應該要與人為善、心存仁愛。
理性含蓄的文章,大家可能不愛看,或是看不懂。但若因此而降低格調,去迎合大眾口味,是否會因小失大,劣幣驅逐良幣?最近看了不少「宣傳短片」,都像是做給不想看書的小學生看的,似乎反應了社會有集體弱智化現象,例如
【先別管立場了啦~你聽過核廢料嗎?】(http://www.youtube.com/watch?v=GCaVe6FcFOk)
【核一廠乾式貯存計畫】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FFKDGssZg
注意到這兩份宣傳影片,用各種手法來親近觀眾,不管是用可愛的造型還是用年輕族群的口語,並不是真的要教育大眾,因為其中提到有關知識的部份寥寥可數,不利於己方的資訊全然未提,真正重要的討論則完全沒有,一個像是江湖郎中在賣藥,一個像是在賣場展示商品,一分鐘可以講清楚的東西用五分鐘來包裝,都只是行銷術而已。
行銷無可厚非,但總得言之有物。政府做不出什麼好成績,只能用行銷術哄騙大眾。在野政營沒有什麼好招,也用行銷術來制衡。大家靠邊站,才有資源,站中間的人沒有發言權、沒有聽眾。搞到現在,各行各業都重行銷,讓大家都生活在謊言之中,黑心商品出沒,也是自然現象。
愛看這些東西的人就繼續看,也沒什麼不對。想走這種路線,在論壇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人,也悉聽尊便。我沒有想要深入去批判這些名嘴的個人道德,基本上我不愛看這類的文章,只覺得公開發表這種偏激的文章對社會並沒有很大的貢獻,反倒是助長阿世媚俗的媒體。
我這篇或許也可歸類為廢文。不過我只是在個人臉書和部落格上發表個人意見,讓我的朋友們知道我的看法,沒有任何的人身攻擊,不代表任何官方組織,也沒有賺任何的錢,這是和以上我所批評的不同之處。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談基礎課程與產業
這篇報導提到的原則是正確的,但是看待目前的產學問題上還是不夠全面和深入,我就怕有人看了這個,馬上順水推舟、無限上綱地說:我們只要把基礎的課程教好就行了!
【錢致榕:基礎課程扎實 不怕產業汰換】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878
我之所以說不夠全面,指的是各所大學和各個系所的狀況不同,不能夠以偏概全。到底目前狀況如何?是否該對於各校的狀況去釐清和討論,而不是又要大規模的修改制度,讓所有學校遵照指示辦理,再加上某種 KPI來檢核。如同馬總統剛剛很有魄力地下的指示一樣:「每個城市給我盯好!(酒駕數)降百分之二十,降不到就公布姓名!」(http://www.nownews.com/2013/06/05/91-2947378.htm)
基本上,幾乎所有「我們不必太XXX」的句子,都是正確的,因為有個「太」字在裡面。所以原則上我同意「大學教育不必太強調與市場接軌」這句話,但我們很多地方的大學教育根本上距離「太強調與市場接軌」的狀況還很遠。因此,這句話的實質內涵是什麼?
我想,重點在於「與市場接軌」的能力有沒有?現況是,不少同學連市場的sense都沒有,要怎麼接軌?只會使用高深的理論解一些極端簡化的問題,看到複雜問題就怕,要怎麼培養解決問題和創新研發的高級人才?
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靠專題研究來啟發和培養,不是光靠聽課就行的。想提昇解題的能力與善用基礎課程所學的知識,就好好跟老師做研究吧。
每個領域的基礎課程都不一樣,在某些的領域裡,一直到研究所都修的還是所謂的基礎課程。對我來說,在一個領域裡,對很多工作都有用,而且可以用很久的,就是基礎課程。
我教的這幾門課,其實都算是打基礎的課程:計算機結構、平行處理、系統研究。靠著這些基礎,我可以做超級電腦、嵌入式系統、行動運算、雲端運算、海量資料應用... 打了這麼多年,真是好用的榔頭!
可能的話,搞清楚你真正想做的行業,打好基礎,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要忘了學會做人。
【錢致榕:基礎課程扎實 不怕產業汰換】
http://vision.udn.com/storypage.jsp?f_ART_ID=878
我之所以說不夠全面,指的是各所大學和各個系所的狀況不同,不能夠以偏概全。到底目前狀況如何?是否該對於各校的狀況去釐清和討論,而不是又要大規模的修改制度,讓所有學校遵照指示辦理,再加上某種 KPI來檢核。如同馬總統剛剛很有魄力地下的指示一樣:「每個城市給我盯好!(酒駕數)降百分之二十,降不到就公布姓名!」(http://www.nownews.com/2013/06/05/91-2947378.htm)
基本上,幾乎所有「我們不必太XXX」的句子,都是正確的,因為有個「太」字在裡面。所以原則上我同意「大學教育不必太強調與市場接軌」這句話,但我們很多地方的大學教育根本上距離「太強調與市場接軌」的狀況還很遠。因此,這句話的實質內涵是什麼?
我想,重點在於「與市場接軌」的能力有沒有?現況是,不少同學連市場的sense都沒有,要怎麼接軌?只會使用高深的理論解一些極端簡化的問題,看到複雜問題就怕,要怎麼培養解決問題和創新研發的高級人才?
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靠專題研究來啟發和培養,不是光靠聽課就行的。想提昇解題的能力與善用基礎課程所學的知識,就好好跟老師做研究吧。
每個領域的基礎課程都不一樣,在某些的領域裡,一直到研究所都修的還是所謂的基礎課程。對我來說,在一個領域裡,對很多工作都有用,而且可以用很久的,就是基礎課程。
我教的這幾門課,其實都算是打基礎的課程:計算機結構、平行處理、系統研究。靠著這些基礎,我可以做超級電腦、嵌入式系統、行動運算、雲端運算、海量資料應用... 打了這麼多年,真是好用的榔頭!
可能的話,搞清楚你真正想做的行業,打好基礎,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要忘了學會做人。
榔頭和螺絲起子 (RDBMS vs MapReduce)
昨天在趨勢科技工作的學生來找我聊天,聊到部門長官和同事對於資料庫的態度,換成key-value pair的資料庫系統之後很不習慣,又要求換回relational DBMS,但抱怨效能問題。對照這篇提到的故事,我笑了。
【資料庫系統是榔頭; MapReduce 則是螺絲起子】
http://www.hadoop.tw/2008/10/databases-are-hammers-mapreduce-is-a-screwdriver.html
【資料庫系統是榔頭; MapReduce 則是螺絲起子】
http://www.hadoop.tw/2008/10/databases-are-hammers-mapreduce-is-a-screwdriver.html
當我第一次花時間學習關聯式資料庫的時候, 我的老闆告訴我ㄧ個關於資料庫專家的故事, 是我認為最貼切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說關聯式資料庫的專家們發現了這個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最完美的榔頭, 完美到不會太重,也不會太輕,恰到好處的可以把釘子給釘進去,它的柄是根據所有者手的角度去特製化的, 所以釘一整天也不會起水泡.同時它也是裝飾的很漂亮的榔頭, 上面有寶石鑲嵌跟黃金的工飾在適當的地方, 絲毫不會減損榔頭的功能. 它真的是一個最偉大的榔頭.資料庫專家們熱愛他們的榔頭, 因為它是多麼美妙的工具. 而且他們真的利用這個工具做出許偉大的東西. 他們是如此的喜歡關聯式資料庫,以致於認為這是這是他們唯一需要的工具. 如果你給他們一個螺絲釘, 他們會把它當成釘子一樣的釘進去. 當你提醒他們說, 嘿這樣會弄壞東西 , 那是螺絲釘不是釘子, 他們會說"我知道阿, 但是我有這隻極好的榔頭 , 你不能期待我使用那鱉腳的小螺絲起子"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排球、養生與證悟
前天開玩笑說羨慕當體育老師,想要寫篇關於排球的論文。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昨夜就夢到在教學生打排球...
在夢中,我跟學生說,要學動作,自己上網路找教學影片,可以看到一大堆標準動作的示範,不用我來教。心法,是最難學,最難交的。我們來研究這個,比較有意思。
大家知道排球的重點在肢體的哪個部分?顧名思義,自然會以為在「手」,其實真正的重點在於「腿」。無論做哪個動作,身體必須先在最佳的時間點,移動至相對於球、球場、隊友、對手的最佳的位置。
真正會打排球的人,一定能夠掌握上述的要領。有些人仗著身高或彈性好,遇到「順手球」就打得很好,遇到壞球,就沒辦法好好處理,問題就在腿上。這道理跟「太極拳」一樣,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跳起來殺球時常常出搥?有時跳太早在空中「吊猴」;有時嫌球做得太短來不及;更妙的是,終於來了一個漂亮的做球想用力扣下去,卻很不幸地被攔網者看破殺球的時間和方向,封個正著。
為什麼?為什麼有人打了幾十年,還是沒什麼長進?(不好意思,在夢中比較口無遮攔,罵到很多人~~)關鍵就在要先有辦法利用「腿」迅速、流暢且有效率地移動到正確的位置,其次是利用「腰」的力量在空中平衡和調整姿勢,最後才是「殺球的動作」- 發現空檔立即快速的出手。
「腿功」要練到什麼程度呢?站在球場中間,做球員任意拋出一個高度約在網上50~150公分不等、距離和方向不一定的平飛球,身體可以在球離開做球員的瞬間開始移動,準確地移動到球前往的地方,並且跳起來在接近跳躍能力所及的最高點碰觸到球。
很可惜,近來我的膝蓋狀況不佳,沒辦法示範給各位看。我在大三時領悟到這些道理之後,雖然身高普通(180cm)、彈性不佳、肩膀嚴重受傷、但是我可以在翡翠灣的沙灘排球比賽中把球打在三米線內,拿到好幾屆大電杯冠軍,在美國跟一堆長人打球沒有被攔死過,有些朋友可以作見證。
我當年剛到密西根大學,經常一個人一個球在體育館拋球給自己打,就是這樣玩的,很有趣。我在拋球的那一刻,必須要刻意隱瞞不讓自己知道要往哪裡拋 (這也有個心法),拋出去之後身體自己會動作,很好玩。
從球場中間移動到球場的角落,4.5公尺的距離,用三到四步在一秒鐘之內到達,必須在拋球後反射式地立即判斷行動,一刻都不能猶豫。在移動過程中,還有機會持續修正路線和速度,所以其實是一種回授控制系統(feedback control system),要如何最佳化這個系統,當然有一堆的理論。
這個回授控制系統,其實就是你的腦袋。世界上偉大的球員,大都是有腦袋的。Michael Jordan年輕時其實沒有用腦袋打球,到後來才有,看他的面相就知道。打球和很多技藝一樣,研究到了極致,是可以啟發智慧的。莊子描寫「庖丁解牛」,就是講這個。
真正悟得道理之後,解了十九年的牛,刀子都還是一樣鋒利,這是「游刃有餘」的境界,是「養生」的道理。道家的經典理論,是需要配合實際的修煉,才能有成。修煉的方式太多了,但是得先通曉道理和修煉的搭配,明白「體」「用」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是所謂的「修證」。
想學好上述排球心法的人,不妨嘗試理解一下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的這段:『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
在夢中,我跟學生說,要學動作,自己上網路找教學影片,可以看到一大堆標準動作的示範,不用我來教。心法,是最難學,最難交的。我們來研究這個,比較有意思。
大家知道排球的重點在肢體的哪個部分?顧名思義,自然會以為在「手」,其實真正的重點在於「腿」。無論做哪個動作,身體必須先在最佳的時間點,移動至相對於球、球場、隊友、對手的最佳的位置。
真正會打排球的人,一定能夠掌握上述的要領。有些人仗著身高或彈性好,遇到「順手球」就打得很好,遇到壞球,就沒辦法好好處理,問題就在腿上。這道理跟「太極拳」一樣,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跳起來殺球時常常出搥?有時跳太早在空中「吊猴」;有時嫌球做得太短來不及;更妙的是,終於來了一個漂亮的做球想用力扣下去,卻很不幸地被攔網者看破殺球的時間和方向,封個正著。
為什麼?為什麼有人打了幾十年,還是沒什麼長進?(不好意思,在夢中比較口無遮攔,罵到很多人~~)關鍵就在要先有辦法利用「腿」迅速、流暢且有效率地移動到正確的位置,其次是利用「腰」的力量在空中平衡和調整姿勢,最後才是「殺球的動作」- 發現空檔立即快速的出手。
「腿功」要練到什麼程度呢?站在球場中間,做球員任意拋出一個高度約在網上50~150公分不等、距離和方向不一定的平飛球,身體可以在球離開做球員的瞬間開始移動,準確地移動到球前往的地方,並且跳起來在接近跳躍能力所及的最高點碰觸到球。
很可惜,近來我的膝蓋狀況不佳,沒辦法示範給各位看。我在大三時領悟到這些道理之後,雖然身高普通(180cm)、彈性不佳、肩膀嚴重受傷、但是我可以在翡翠灣的沙灘排球比賽中把球打在三米線內,拿到好幾屆大電杯冠軍,在美國跟一堆長人打球沒有被攔死過,有些朋友可以作見證。
我當年剛到密西根大學,經常一個人一個球在體育館拋球給自己打,就是這樣玩的,很有趣。我在拋球的那一刻,必須要刻意隱瞞不讓自己知道要往哪裡拋 (這也有個心法),拋出去之後身體自己會動作,很好玩。
從球場中間移動到球場的角落,4.5公尺的距離,用三到四步在一秒鐘之內到達,必須在拋球後反射式地立即判斷行動,一刻都不能猶豫。在移動過程中,還有機會持續修正路線和速度,所以其實是一種回授控制系統(feedback control system),要如何最佳化這個系統,當然有一堆的理論。
這個回授控制系統,其實就是你的腦袋。世界上偉大的球員,大都是有腦袋的。Michael Jordan年輕時其實沒有用腦袋打球,到後來才有,看他的面相就知道。打球和很多技藝一樣,研究到了極致,是可以啟發智慧的。莊子描寫「庖丁解牛」,就是講這個。
真正悟得道理之後,解了十九年的牛,刀子都還是一樣鋒利,這是「游刃有餘」的境界,是「養生」的道理。道家的經典理論,是需要配合實際的修煉,才能有成。修煉的方式太多了,但是得先通曉道理和修煉的搭配,明白「體」「用」之間的微妙關係,這是所謂的「修證」。
想學好上述排球心法的人,不妨嘗試理解一下張三丰的太極拳經的這段:『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