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篇叫作「不是你念的科系沒用,而是現有經濟體系下我們的價值正在喪失」
http://buzzorange.com/2014/05/23/surviving-the-post-employment-economy/
之前翻譯的文章原本叫作「政治學者:學再多一樣找不到工作」,譯者聽到我的評論後,改為「作家:學再多一樣找不到工作」(http://world.yam.com/post.php?id=1780)
哪篇翻譯得比較好?大家自己判定吧。要批評,應該先看過原文,我當時看了,現在忘了 :) 同一篇文章,除非是經典,否則我不喜歡看第二遍。所以新譯的那篇,我沒有細讀,無法評論;舊譯的那篇,譯者很專業和謙虛地回應我的評論,雖然我沒再確認(因為我又不是在審論文),但我想這個媒體至少是負責認真的。
附上我當時在Facebook上的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posts/705208302854994
有些年輕朋友看到這篇「政治學者:學再多一樣找不到工作」(http://world.yam.com/
我想嚴肅地提醒大家:「不要隨便相信你所讀到的」。為了譁眾取寵
所以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最好是懂得用理智和工具去判斷資訊的可信度,才不會背人家呼弄了
話說我們討論的這篇,標題聳動,內容引經據典,看似國外名家手筆
第一,看看作者是誰?原作者是"writer who studies politics and media",竟然被翻譯成政治學者,「作家」跟「學者」在身分
第二,看看原文刊登在哪裡?這篇原本是作為opinion(意見
第三,翻譯文章說「熱門科系全失靈 - 以美國來說,9%的資訊工程系學生是處在無業的狀態... 」,這段非常聳動。但如果我們看原文,會發現原文是"Peopl
第四,查閱她所引用的9%數據的源頭,是一篇登載USA Today的報導(http://www.usatoday.com/story/
第五,USA Today的報導引用Georgetown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其中對9%有特別的解釋:"T
第六,這些年資工一直是很搶手的,職缺一大堆,按常理想,就知道
第七,分析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這篇翻譯文章為了突顯個人意見,
第八,翻譯這篇文章的網站是「地球圖輯隊」,這個網站的立意良好
第九,我建議年輕朋友在念大學和研究所的時候,要多練習邏輯思考
最後的第十點,的確,這世界的工作大環境逐漸變糟,但風水輪流轉
fb的連結死了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