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過動的學生?

以下是翟本喬學長寫給不想看這篇"Why so many kids can’t sit still in school today"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answer-sheet/wp/2014/07/08/why-so-many-kids-cant-sit-still-in-school-today/) 原文的人的中文摘要: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美國有 8% 的學生是過動兒,而過動兒不動的時候是沒辦法集中注意力的。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就沒辦法學習,所以叫他們 "別亂動,注意!" 是適得其反。

而其他 92% 的學生也不是就能乖乖坐著專心上課。美國過去三十年來學校裡的 "課程" 比重不斷上昇,而體能活動時數不斷減少。統計上學生的平衡感和體能也在下降,而過動兒診斷的比例不斷上昇。

她的結論是:"In order for children to learn, they need to be able to pay attention. In order to pay attention, we need to let them move."

當然,這是這位作者的個人專業意見,但刋出後得到了極大的迴響,想必有很多讀者有類似的感覺。也許國內兒童教育專家們可以發表一下意見?」

我不是兒童教育專家,但有些個人經驗。

我的小孩讀幼稚園時被園方關切,並且引入教育局的資源教師,被台大醫院診斷為過動,接受復健治療,建議吃藥。後來念小學時,甚至一度被建議進入資源班就讀。

我當時傻傻的,不知道資源班是什麼。朋友說,小孩進入資源班,會被貼標籤,不大好,所以我沒讓他去。後來他因為上數理課時喜歡問古怪的問題,被送去數理資優班,還是被班上同學貼了標籤。

他在數理資優班的同學,幾乎個個都是過動兒,往往都跟班上學生格格不入。彷彿我們的教育系統,從小就對於「好學生」有非常特定嚴謹的定義,但這樣的框架,衍生出許多後遺症。

這過程對小孩和大人都不好受,除了安全的問題之外,是周遭人等的觀點。ADHD被某些人看成是病症,能夠理解的話還好些,如果被看成是「家長疏於管教小孩,卻找來的藉口和免死金牌」,那就百口莫辯了。

尤其在台灣,空間狹小,資源有限,因此老師、同學、同學家長對於過動小孩的接受度不高,即使嘴巴不講,對著過動小孩的家長投以道德譴責的眼神,也是常有的事。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框架,過度約束了小孩的成長過程。美國的小孩已經比我們多了很多跑跳嬉戲的空間,我們的小孩在學校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比例更高,一些能量豐富的小孩,反而深受其害,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

我在念大學之前,一直被壓抑,從來不被老師認為是乖小孩、好學生。念大學之後,每天傍晚打球,生活過得很安穩愜意。但是我覺得大學以前的那些壓抑的日子,是非常的反教育,充斥著不良的典範。

除非確實做得到「因材施教」,否則學校無論如何訂定規則,都沒有辦法照顧到每個人的需求。這對於資源有限的普及教育體系,當然是個大問題。因此,家長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