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國度裡,兩者必須兼顧,但如我個人多次強調的,我們必須務實。在討論務實這件事之前,有幾件事要先搞清楚實際狀況:
- 論文數量,實在不是什麼普世價值,拿來給長官做業績、騙騙外行人卻很好,所以在很多地方變成了規範和價值,這是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評鑑研究者所產生的症狀,尤其是公家單位特別有這種現象。
- 論文品質,是普世價值。一篇好的博士論文,比多篇爛的論文好很多,只要口試委員會認定其價值,就可以頒與博士學位。有些地方採行計點制,是擔心弊端或是爭議,但計點制本身也有弊病,當學校要與真正一流大學並駕齊驅,就不能再便宜行事,必須致力於提昇論文品質。
在我的研究領域,有一類高品質的論文,必須以高品質的實作或是創新的設計為前提。要產生高品質的實作,沒有多年的苦功,是做不出來的。我當年跟著指導老師做了五年研究,其間沒有投稿,最後以一篇高品質的博士論文通過學位考試。(我其實很能寫,但指導老師不要我投稿,要我做大題目!)
關鍵是,指導老師必須確認學生做出傑出的東西。如果學生文筆不佳,在我們的領域,是沒必要過分強求的,只要學生實作的東西的傑出程度足以彌補其文筆之不足,這點和其他領域有很大的不同。
回顧寫論文的目的,是表達和分享腦袋裡面的想法。我們作為電腦的研究者,有一項跟別人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或是「特權」,就是電腦硬體和軟體的實作,靠的是各式各樣的「電腦語言」。當我們實作出傑出的成果時,腦袋裡面的想法已經用「電腦語言」寫出來了!當理論研究者非得用論述去說服別人的時候,我們把實際的東西、程式碼、架構圖放在前面,已經表達了腦袋裡面的想法,讓你可以去檢視、理解,這是其他領域很難做到的。
如果忽略這些實務,非得要求學生「實作」「論文」兼顧,那麼往往搞出來的是半調子的研究成果,實作、論文都不上不下的。各位願意致力於純學術研究,走「博學通儒」路線者,大可高談闊論,但以我多年觀察台灣的形勢,高談闊論者打壓務實工作者,已讓國家、社會、學術病入膏肓。
當然,真的來了一位曠世奇才,有「實作」「論文」二者兼顧的資質,我們也應該想辦法讓他的才華充分引導出來,因此以上所講的,還必須考慮人的因素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