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03寫到現在,我只是想寫 -- 把我對社會、人文、科技、產業、教育的觀察和感想寫出來。每次寫出當下所思所想,似乎腦袋可以清淨一點、心靈可以輕爽些。文章大多先在臉書上與臉友分享,隨後再轉到這裡。臉書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shihhaohung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回葉婉婷同學給我的感謝卡
這是剛畢業的葉婉婷同學給我的感謝卡,模糊的地方是被回家時下雨弄溼了,不是在看的時候感激涕零,但看了還是頗有感觸的 -- 上面畫的鱷魚也很可愛 :)
我不挑剔學生的背景,我只問學生願不願意致力於學習,怕不怕辛苦,如果不怕苦敢來就來吧。我發現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只要認真做,研究的成就往往比自恃聰明卻愛偷斤減兩的學生來得高。
婉婷兩年前進來實驗室的時候基礎較弱,學習進度慢,自信心不足,但是一直很努力在學習。面對願意努力學習的學生,我們用心栽培她,補強她不足之處,這是教育工作者該做以及樂意做的事。
她懼怕上台做簡報,我們特別就讓她每週在計畫會議中面對資策會的專家做進度報告,半年後她已能獨當一面做簡報。她對於研究能力缺乏信心,我們給她研究所需的資源與支援團隊,幫助她在學期末做出令資策會專家刮目相看,令口試委員驚豔的研究成果。
婉婷的卡片上說到「領先業界的想法」,是我極力希望學生們能有高度的自我期許,而我們也希望藉著在學校從事研究的身體力行,來證明領先業界、與國際競爭不是夢想,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視野。
一個懂得學習、研究、活用所學的人,到各個地方都能發現創新的機會。但學習、研究不能漫無目的,所以傳統那種「飽學詩書」 的方法,到了今天,簡直是學不完,也很難活用。所謂的Project-based Learning,就是在面對一個有目標的計畫,去瞭解問題、學習解題技能、研究解題方法、思索創新之道。
婉婷從一位對系統缺乏認識的學生,兩年後能夠搞清楚如何建購一套利用虛擬機器和自動測試機制抽取出數萬個Android應用程式的行為模式,研究出綜合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Deep Neural Network (DNN)的機器學習方式來提高偵測惡意行為的準確度,這就是Project-based Learning。
我們教學生做系統研究,主要是透過自主學習、相互學習迅速爬到巨人的肩膀上,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艱難,但也多多少少經歷了巨人的成長史,所以後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東西時,才真正知道巨人是怎麼看的。希望這樣所培育出的高度和視野,能夠在日後幫助學生發現和把握創新的機會。
在業界逐漸邁向創新之路,學界逐漸重實務工作之際,我們希望在研究所的訓練中告訴學生,不要好大喜功,也不要小看自己。學術研究與實務創新,是可以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但需要有適合時代與個人的學習態度和研究方法,要懂得活用所學,這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我能夠教到婉婷這樣的學生,真是幸運,我也從其中學到了許多。我祝福她在離開學校後能夠持續努力學習,活得更精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