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對教育的反思是:
對於單一的課程設計,或是在學程設計上,我們本能上會想傳授一大堆「好東西」給學生,但是消化不良的結果,適得其反。最近輔導外籍生,發現系上有約十位大
一外籍生,他們幾乎在國外都是高中資優生,數學成績很好,通過某些認證,在美國的一些好大學可以免修數學。但是在台大,必須修微積分,全部被當掉!原因值
得檢討。(我們資訊工程為什麼要必修普通物裡?我也不懂)。
就我的觀察,台灣的教學所採取的菁英主義,所希望塑造出來的往往是「學院派」的菁英,而非務實能動手的菁英。因此,我所看過「務實能動手的菁英」,很多都
是「怪咖」「怪才」「天才」,靠著自己本身的天賦,或是對特定領域有狂熱的興趣,自行建構他們的才能。如果說,我們希望培育出一些Jobs,
Wozniak, Gates, Page, Zukerberg
這些在他們年輕時就已能開創基業的電腦怪傑,那我們現有的教育不只幫不了多少忙,而且學校硬塞了一大堆東西,多半是作為考試、學術用途,沈重而無趣的負
擔,輕則讓學生浪費光陰,或是迫使學生選擇容易的路走,重則可能扼殺創意,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該警惕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