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深耕工業基礎計畫,很不好做的案子。去年的21件案子,4件績效不彰被砍掉。
台上長官開玩笑說,很多年輕人只想坐辦公室、待在研究單位,不想去工廠,寧可去麥當勞… 所以我們要在學校深耕,十年磨一劍。
我笑不大出來。我想,問題的源頭不僅僅在於學校,我們訓練出來通曉實務的學生,業界要有能力善用。這是雞蛋問題,大家都在繞圈子,等雞生蛋、等蛋生雞。
等就等,誰怕誰?佔住位子的老人家不怕等。可是沒位子的中年人和年輕人一直等下去,大好青春就浪費掉了。
我不相信那種說今天年輕人不努力、學校沒教好的這些論點。社會多元化,是民主發展的現象,自然會看到各種狀況,但媒體老是拿異端出來炒作,讓我們覺得年輕人素質在降低,造成常見的迷思。
當年經濟會起飛,主要是有高度的誘因,全民都很努力工作。現在的經濟就算不好,還是比當年好很多,但賺錢的手段得更高明,技術得更具競爭力。經濟會停滯,是因為缺乏更高的誘因,讓年輕人更努力。
所以,我們學界在提倡深耕工業基礎的同時,另一半的工業界如果無法承接那種無法立即賺錢的前瞻技術,拒絕升級,那很多培育出的人才和技術就浪費掉。老師花在這種無法快速發表多篇論文的精力,雖然無助於升等,至少不會跟業界脫節。
如何解決雞蛋問題?「突變」。業界、老師、學生各自要想辦法不要落入窠臼和循環。最近談的創業和個人興學,就是突變的做法。突變是項賭注,不保證一定會成功,但至少不會像旅鼠般一大群投水自盡。
易經談變,說變是宇宙的道理,沒有東西是不變的,除了「變」這件事之外。懂得這些,我們會覺得突變也沒什麼好怕的,反而會覺得習慣這種變的環境,主動掌握變的法則,或許是更適合現代社會的生存之道。
— 在科技大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