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能力、學位經歷、商業模式 -- 這三位一體的考量,是否在未來會有根本的改變?事實上,從open source到crowdsourcing,在資訊的世界,做事和學習的方法不斷在推陳出新,Google和facebook的商業模式也給了大家很大的啟示。只是這些新東西似乎還沒有辦法撼動主流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公司運作模式。
近來Kaggle的崛起,引來一番與以上相關的討論。這篇How Kaggle Is Changing How We Work (
http://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3/04/how-kaggle-is-changing-how-we-work/274908/ ),提到一些有趣的觀點:
- 多數聰明人是否得遵循Joy's Law,只能受僱於人、幫人家作事呢?
- Kaggle這個把許多資料和問題公開放在網路上,以競賽懸賞的方式,讓許多「資料科學」專家來提出解答,跟之前的crowdsourcing有和不同?
- 許多大公司都提出了問題,成立了競賽,懸賞的金額從US$3,000到$250,000,甚至還有一個很特別的$3 million prize...
- 有超過85,000位登錄在Kaggle的data scientists,當然數字有可能灌水,不過這些專家來自四面八方,不受國界的限制,不必實際加入公司,每個人都有機會!
- 贏得任何一項競賽,你就得到肯定:你的積分和排名就會上升,大家可以此來判斷你的能力。
- Kaggle也做人力仲介生意,你想僱data scientists到公司裡面工作,可以到這裡來找。
- 跟crowdsourcing最大的不同點:Kaggle是營利模式,是競賽模式,影響專家的工作市場機制;crowdsourcing往往是公益模式,是合作模式,是業餘者的舞台。
- 是否常春藤名校的學位和IBM工作的經歷比不上我的Kaggle比序?"It's flipping the resume, where your work is measurable and metricized and your value in the marketplace is more valuable than the place you work."
- 是否只有在資料科學這個新興領域才有Kaggle這樣的特例?還是說在其他領域也有可能實現Kaggle這樣的商業模式?文中列舉了 99Designs、HealthTap、ClubMD。
我想,資訊平台和網路科技的成熟,是這類商業模式成功的基本要素,而一個好的評估制度(計分比序方式),則是實現公平和有效競爭以提高生產力的關鍵。球場蓋好了,自然會吸引球員和贊助廠商的出現。
台灣有機會做這個嗎?Why no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